廣東是經濟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如何防控違法犯罪、化解矛盾糾紛、排除安全隱患?“雪亮工程”讓城市治安防控再無死角、網格員下沉一線日常巡查、治安事件通過綜治信息系統“一鍵解決”……2016年,省委政法委部署構建“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工作體系并在全省逐步推開,創建平安廣東取得明顯成效。
治安事件第一時間上報上網
2016年3月,省委政法委部署全面建立健全以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為樞紐,以網格為基本單元,以綜治維穩力量為主導,以綜治信息系統為支撐,覆蓋城鄉社區的“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工作體系。
以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為例,該轄區劃分為60個網格,配備143名網格員,把基層工作力量最大程度地下沉到第一線,開展網格化巡查,并利用綜治信息平臺實現第一時間發現上報、第一時間分派流轉、第一時間解決反饋的扁平化管理方式。社會管理事件處置時間由原來平均5天一宗提升至平均30分鐘一宗,2016年,該街道實現了重大群體性事件、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零發生,110刑事治安警情下降15%。
據了解,2015年底以來,禪城區全面建成社會綜合治理指揮中心和各鎮街分中心并運行使用,進一步探索綜合管理、主動防控、智慧應用的現代化社會治理3.0模式。
中心運行以來,共受理社會治理、城市管理事件409316宗,接報、處置突發事件499宗。主要利用綜治信息系統,適時上報街道綜治中心,通過“受理立案、歸口分流、反饋結案、跟蹤評價”的快速處置流程,實現了第一時間發現并解決問題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廣州劃分18516個網格專人巡查
2016年5月,廣州市黃埔區長洲街在全市率先通過綜治信息系統導入綜治基礎數據,推動綜治網格事項入格,由網格員進行巡查和報送。
事實上,廣州市以標準基礎網格為基準,采取疊加重合的形式,設置綜治專業網格,實行1個綜治網格對應1個或若干個標準基礎網格。
目前,廣州全市11個區(除從化區農村地區外)共劃分18516個標準基礎網格,其中城市社區網格14653個、農村地區網格3836個,基本實現城鄉社區綜治網格全覆蓋。
為了給各個網格配備人員,廣州市委綜治委還牽頭會同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等部門,在18000多名社區網格員隊伍的基礎上,以出租屋管理員、社區網格員為基礎組建綜治網格員隊伍,按照“一格一員”或者“一格多員”原則配備綜治網格員,并以綜治網格為基本單元對綜治網格員進行定崗定責,開展網格事項日常巡查。
網格劃分后網格員如何工作?廣州市各區建立和完善了網格員巡查制度,及時收集、上報社區各類安全隱患,積極參與社區矛盾調處。據悉,目前,廣州市各區已出臺網格事項流轉指引手冊,統一事項處理管理標準。還為網格員配備了工作手機用以開展網格巡查,并采取綜治信息系統A P P疊加的方式,實現了廣州網格員移動終端與省綜治信息系統的對接應用。
車陂經驗“一支隊伍聯勤執法”
視頻監控無死角,是城市安全的一大前提。對此,省委政法委還要求各地加快對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雪亮工程”)等建設。
廣州市被列入全國“雪亮工程”示范城市,在市綜治中心建成大屏展示系統、通信系統,設計開發了“廣州市綜治視頻應用平臺”。目前,應用平臺與城市視頻專網實現了對接,接入視頻圖像4.2萬路,并與市公安局、住建委、林業和園林局、水務局等部門以及越秀區等部分基層單位實現了互聯互通。
以“雪亮工程”為支撐,以社區網格為單元,廣州市天河區車陂街道依托街道綜治中心,探索“一支隊伍聯勤執法”社區網格綜治巡防模式,組建街鎮聯勤執法隊伍,這樣的“車陂經驗”還在廣州全市得到推廣。
“一支隊伍聯勤執法”,也就是由黨委政法委牽頭,公安、城管等部門配合,街(鎮)辦事處(政府)負責,以公安、城管、安監、勞監、食藥監、市場監管等部門執法人員和執法輔助人員為主體組建街鎮聯勤執法隊伍,以轄區路面為工作范圍,開展轄區路面盤查管控,形成了一支綜治網格化管理常態化處置力量。